创客文化与反消费主义
作者: NalaGinrut, danfei 发表于 2014-01-25 09:16 雷锋网
(本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DIY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意为自己动手做。创客文化源于DIY文化,而DIY文化则带有一定的反消费主义色彩。这些支持反消费的人群通常反对过份地将幸福等同于购买所得来的物质财富。他们关心环境、污染、贫困等问题,却对消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为在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里人工成本高昂,而不依赖于聘用工匠,自己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的修缮工作,便是它的意义所在。而这些人,或许就成了最初的“创客”。
(SZDIYer在酿制啤酒)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最初的创客文化也被推广到其他的领域,例如汽车和家用电器的维修等。部分人会以休闲或发挥创意为目的来进行DIY的活动,而当它渐成风气的时候,类似宜家和百安居这样鼓励消费者自己动手的商家在这个领域便纷至沓来。在计算机领域,DIY通常指的是自己组装电脑,在最初这是一种节约成本的考虑,到后期,也逐渐转变为个性化性能的追求。这一有趣的现象在创客这样的小众群体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当计算机通常价值数百万美金之时,面向个人的廉价微型计算机Altair8800只需不到400美金,当然,这需要你自己动手来组装它。
制作更有趣的东西逐渐成为了众多创客的追求,而是否使用现有的材料,或是减少消费来完成这一目标却成了次要考虑的内容。创客的阵营似乎开始有了一个明显的分野,欧洲的创客/黑客社区由于其政治倾向(在这些国家/地区各种社区带有政治倾向是非常普遍的事),通常会较强烈地钟情于反消费主义。当然这种生活态度并非来自于强自伪装,而是长久的社区文化积淀的结果。
奥地利维也纳的monocrom带有某种激进的反大公司主义倾向(anti-corperate activism)(当然您会看到在wiki页面上它是与反消费主义相关的),不过这不代表他们会去为非作歹,这只是一种态度以及引领hacking的精神;意大利南部的Dyne社区坚守GPL和黑客伦理,他们捣鼓GNU/Linux系统并且试图让它在老硬件设备上跑起来,他们的口号是“Stop consumerism! optimize your resources!”;ASCII是位于阿姆斯特丹的hacklabs,单是看他们社区的名称和网站照片就能感受到浓烈的复古风格和反消费倾向。
美国的情形则不尽相同,原因是消费主义在这个国家几乎成了一种下意识,单从其社会普遍现状就能看出端倪,大排量汽车、快速更新换代的电子设备、习惯成自然的大数额信用卡透支……构成了众所周知的美国式生活榜样。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复苏唤醒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潮,从一开始在上流社會兴起“炫耀式消费”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大众消费”,消费主义在美国已经兴盛了20多年。位于硅谷的Hackdojo被认为是消费主义Hackerspace的典型。它举办许多日常活动,包括各种party和hackathon,还能提供咖啡、烤肉、100M光纤的免费上网等诸多服务。不得不提的是它100美金一月的会费,但对于硅谷的IT精英们来说,花这点小钱业余时间玩技术交朋友似乎没什么需要犹豫的。
(Burning man (来源Wikipedia))
同样,反消费主义并没有在北美销声匿迹。2011年9月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中的意见领袖就包括加拿大著名的反消费主义杂志《Adbusters》。同样像Burning man这类活动,在创客群体中间早已耳熟能详且心而向往之,而它正是创客文化中反消费主义最集中的代表之一。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声音出现。一批谨守黑客伦理和DIY精神的社区也在悄然成长。物价与收入差距的日益增大,内心欲望和钱包的搏斗使我们我们很难猜测人们究竟会选择哪一个阵营。
随着开放硬件运动的兴起,以Arduino为首的电子积木将众多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带入了创客的浪潮之中,他们不断涌现的创造力带动了新的创客消费主义的兴起。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价格敏感程度较低,所以通常购买价格高昂的电子模块来完成创作。同时他们对作品的性能、体积等方面并无过多的要求,以实现效果为主要目的,同样也逐渐将他们带入了极客(geek)的阵营。
(SZDIYer在修复一台坏掉的路由器,同时也在研究穿戴式设备Misfit Shine的奥秘)
所以,针对于创客的消费也趋向于两种表现,最初的创客们,或许该称之为黑客们,他们倾向于重复利用旧有装置的零件来完成设计,当然,他们不排斥少量购买零件尤其对于最新的零件更是不吝金钱。新兴的创客们则有着更多的选择,他们享受着整个创客产业链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也催生着这条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如何为创客提供所需的材料?”这个问题对于创客零件的销售商而言,似乎有了更深的意义。